上海癫痫是传染病吗,传播途径有哪些,常见误区解析

2025/10/24 12/02/36

很多人第一次见到癫痫发作时,可能会被那种场景吓到,进而产生一个疑问:这病会不会传染给我?尤其在上海这样人口密集的大都市,人际接触频繁,这种担忧似乎更显迫切。今天,我们就来彻底搞懂这个问题,并澄清几个常见的误解。

癫痫根本不是传染病

首先给大家一颗定心丸:癫痫本身绝对不是传染病。这一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王文安主任医师明确指出了,癫痫是一种由于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大脑功能障碍的慢性疾病。它的本质是脑部功能异常,就像电路出现了短暂的异常放电,而不是由外来的细菌、病毒这些“病原体”引起的。

既然没有传染的“源头”(即病原体),那么像握手、拥抱、一起吃饭、甚至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触,都完全不可能让你从癫痫患者那里“传染”上这个病。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国际抗癫痫联盟也都明确表示,癫痫不属于传染性疾病。所以,大家完全可以放下不必要的担心,用平常心去对待身边的癫痫患者。


“传播途径”的真实面貌

既然癫痫不传染,那为什么还有人会讨论它的“传播途径”呢?这其实是一个常见的误解漩涡。有些人可能会将癫痫的“发作”表象,错误地联想成某种疾病的“传播”。

正确理解:癫痫的“传递”并非通过空气或接触,而是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联。需要澄清的是,这种遗传倾向并不意味着疾病会直接“传”给下一代,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染病。研究数据表明,癫痫病人的子女中,大约只有5%会出现癫痫。这更多是一种患病风险的轻微增高,绝非必然结果。

需要警惕的关联情况:虽然癫痫本身不传染,但某些可能引发癫痫的底层疾病,例如部分脑炎、脑膜炎或脑囊虫病等,本身是具有传染性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预防的是这些原发的感染性疾病,而不是癫痫。癫痫只是这些感染可能带来的并发症之一。


深入解析三大常见误区

围绕癫痫的传染性,存在不少根深蒂固的误区,我们一起来辨认清楚。

误区一:发作症状可怕,所以会传染

这是最典型的误解。很多人因为目睹患者发作时抽搐、意识不清甚至口吐白沫的症状,出于本能感到恐惧,进而错误地将这种“可怕”与“传染”划等号。事实上,这些症状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的外部表现,不带有任何传染性病原体。

误区二:癫痫是遗传病,所以会“传”给家人

正如前文所述,癫痫有遗传倾向,但“遗传”和“传染”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遗传是基因层面的垂直传递,而传染则需要病原体在人与人之间的水平传播。有家族史只是风险因素之一,很多癫痫患者其家族中并无相关病史。

误区三:需要避免和癫痫患者接触

这个误区带来的伤害很大,它可能导致癫痫患者被孤立、歧视,承受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孙晓江主任医师也指出,与癫痫患者共同生活、学习、工作,都是安全的,不会造成疾病传播。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学习在他们发作时如何正确施以援手,并给予理解和关怀。


如果遇到癫痫发作,我们应该怎么做?

了解癫痫不传染之后,更实际的是学会科学的应对方法。当有人突发癫痫时,你的正确处置至关重要。

应该做的:

  • 保持冷静,守护安全:迅速移开患者周围的硬物、尖锐物品,防止磕伤。

  • 保护头部:如果条件允许,用柔软的物体(如衣物)垫在患者头下。

  • 调整体位:协助患者侧卧,这样有助于口腔分泌物引流,防止窒息。

  • 记录时间:留意发作持续了多久。

绝对不要做:

  • 不要强行按压肢体:强行制止抽搐可能造成患者或自己的损伤。

  • 不要往嘴里塞任何东西:包括手指、毛巾、勺子等,这极易导致窒息或牙齿损伤。传说中的“防止咬舌”行为是错误的且非常危险。

  • 不要试图喂水或喂药:在意识不清时强行喂服会导致呛咳甚至吸入性肺炎。

如果发作时间超过5分钟,或连续多次发作,意识一直未恢复,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


上海专家视角与个人见解

从上海多家医院神经内科专家的共识来看,核心信息非常统一:癫痫非传染病,社会应消除歧视。我认为,公众对癫痫的恐惧,很大程度上源于不了解。癫痫作为一种慢性脑部疾病,患者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如使用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等药物)、合理的生活管理(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闪光刺激等),大多数人的病情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可以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

为癫痫患者创造一个包容、支持的环境,比担忧所谓的“传染”要重要得多。这不仅有利于他们的康复,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20251024120236
立即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