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4 12/02/36
大家好,我是专注神经系统疾病科普的卡图癫痫网。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严肃且紧迫的话题——癫痫持续状态。当身边有人癫痫发作持续不停时,每一秒都至关重要。本文将参照医院标准抢救流程,并结合专家观点,为你梳理清楚在上海遇到这种情况,从现场到医院,我们每一步该怎么做。希望能帮到你!
癫痫持续状态抢救指南:抢占黄金5分钟
前几天,一位粉丝焦急地问我:“卡图癫痫网,家人有癫痫病史,我很担心万一发生持续抽搐该怎么办?上海的医院有标准的抢救流程吗?” 这触动了我写下这篇文章。癫痫持续状态是神经科最危险的急症之一,死亡率高达20%,但及时的应对能显著改善预后。我们就从识别危机开始说起。一、什么是癫痫持续状态?识别危机是关键
许多朋友可能见过癫痫发作,但怎样才算“持续状态”呢?根据国际标准,当癫痫发作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或者短时间内多次发作、且在发作间歇期意识没有完全恢复,就是癫痫持续状态。
为什么说它如此危险? 因为此时的大脑就像遭遇了持续的“电风暴”,每延长1分钟,脑组织因缺氧受损的风险就增加一分。如果超过30分钟,可能导致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因此,掌握下面介绍的抢救流程,真的至关重要。
二、现场急救:抢占黄金5分钟的4个核心步骤
在等待急救车到来的这段时间,我们的现场行动是挽救生命的第一环。请牢记以下四点,顺序很重要!
1 确保环境安全,防止二次伤害
立即将患者移至安全区域,移开周围的椅子、桌子等硬物。在患者头颈部下方垫上软物(如衣物、枕头),防止抽搐时头部撞击地面。
特别注意: 千万不要强行按压患者的肢体,这不仅无法终止发作,还可能造成骨折或肌肉拉伤。
2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这是所有步骤中的重中之重!将患者调整为稳定的侧卧位(复苏体位),这样有助于口腔内的分泌物或呕吐物流出,避免误吸入气管导致窒息。
同时,迅速解开患者的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顺畅。这里卡图癫痫网要强调一个常见误区:不要强行撬开患者的嘴巴或试图塞入任何东西(包括毛巾、勺子等)!这样极易损伤牙齿或阻塞气道。
3 准确记录病情,为医生提供关键信息
仔细观察并记录发作开始的时间、抽搐的形式(是全身还是局部)、眼神等。如果可能,用手机录制一段视频,这些信息对医生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有极大帮助。
4 及时呼救并准备提供关键信息
如果发作持续超过5分钟,必须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通话时要保持冷静,清晰说明:“这里有癫痫患者,发作已超过5分钟,意识不清,正在抽搐。”并告知准确地址。
如果患者本身有癫痫病史,家属可能备有急救药物(如地西泮直肠凝胶或咪达唑仑口腔喷雾),应严格按医生既往的指导使用。
三、医院标准抢救流程:上海医院如何应对
当患者被送入上海具备急诊和神经科的医院后,一套标准化的抢救流程会立即启动。其核心原则是“时间就是大脑”,目标是尽快终止电风暴,保护脑功能。
第一阶段(0-30分钟):初始治疗与快速止惊
医护人员会首先评估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同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苯二氮类药物(如地西泮或劳拉西泮)是此时的首选药物,通过静脉推注能在1-3分钟内快速控制发作。同时,会给予吸氧,并进行心电监护,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第二阶段(30-60分钟):二线治疗与强化控制
如果第一阶段的药物效果不佳,医生会立即启动二线治疗方案,换用或加用其他强效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或左乙拉西坦等。同时,抢救团队会开始排查诱因,急查血糖、电解质,并进行头颅CT等检查,以排除脑出血、脑肿瘤等急性器质性病变。
第三阶段(超过60分钟):难治性阶段的重症监护
若发作仍无法控制,则进入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需转入重症监护室(ICU)。此时可能需要使用麻醉药物(如丙泊酚)并辅以呼吸机支持,让大脑休息,直至异常放电停止。此阶段还会进行脑电图(EEG)监测,以评估大脑电活动。
四、家属如何配合治疗?这些准备能帮大忙
作为家属,在焦急万分的时刻,有效的配合能为抢救争取宝贵时间。
- 1提供准确的病史信息:清楚告知医生患者的癫痫病史、日常服用药物、有无药物过敏史,以及本次发作的详细经过。
- 2配合医疗决策:理解医生为快速控制病情所采取的紧急措施,如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等,信任专业的判断。
- 3做好长期管理准备:癫痫持续状态控制后,医生会调整长期的治疗方案。家属要协助患者规律服药,避免擅自减药或停药这一最常见诱因。
五、预防胜于治疗:远离发作的日常管理
预防永远是最好的治疗。对于癫痫患者而言,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
- 规避常见诱因:避免熬夜、过度疲劳、饮酒、强烈的闪光刺激等。
- 定期复诊:定期到神经内科门诊复查,监测药物疗效和潜在副作用。
- 佩戴医疗警示手环:在紧急情况下,能让急救人员快速了解病情。
结语与个人心得
面对癫痫持续状态,恐惧和慌乱是我们的敌人,而知识则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记住“黄金5分钟”法则,掌握基本的现场保护措施,并信任上海专业医疗团队的标准化流程。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大家在关键时刻多一份冷静,多一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