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老龄化问题,早就是大家常聊的话题了 —— 作为全国最早迈入老龄化的城市,这里的老年人口数量一直不少,尤其是杨浦区,不管是总的老年人口,还是高龄老人数量,在上海中心城区里都常年排在前面。养老这件事,说来说去最关键的还是人,所以怎么把靠谱的养老护理人才留住、用好,一直是杨浦在琢磨的事儿。
还记得 2022 年那会,杨浦就挺敢闯的 —— 在全上海第一个把养老护理员当成重点人才,给他们办落户。当时来自四川的王程,就在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做护理员,凭着自己的专业和踏实,成了第一个靠这个政策落户的人,这在上海可是头一遭,算是给养老行业的人才们吃了颗定心丸。
就在最近,好消息又传来了:杨浦又成功帮 5 位养老护理领域的人才办好了落户手续。这几个人里,既有天天守在老人身边的一线护理员,也有管着护理团队的主管,还有负责行政事务的管理人员,基本把养老机构里关键的岗位都覆盖到了。能一下子成这么多事,其实早有铺垫 ——2023 年的时候,杨浦就专门出了个《关于进一步推进杨浦区养老机构服务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不是随便说说的政策,是经过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定下来的。里面想得特别细,从落户、住房补贴,到岗位发钱、考证书给奖励,再到专门的培训,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就是想让干养老这行的人能安心留下来。
说实话,养老事业能不能做好,全看护理队伍的水平。杨浦不光想着 “引进来”,更琢磨着 “培养好”。他们搞了个 “人才订单班”,直接对接需要人的地方,把合适的人送过来。还专门建了养老护理人才培育基地,经常组织护理员考技能等级、搞技能比赛,就是想让更多护理员能拿到专业证书,手里有活心里有底。
更实在的是,杨浦区社会福利院有个 “技能大师工作室”,光靠这个工作室,就已经带教了全区 1800 多个养老机构的护理员了。而且他们还把服务延伸到了社区,在 12 个街道都设了社区工作站,搞 “送教上门”—— 护理员不用特意跑远,在自己街道就能学本事。不光是帮机构里的护理员提升能力,连社区里做居家养老的人、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的家属,也能跟着学专业的照护知识,这可帮了不少家庭的忙。
现在杨浦人才局也说了,以后还会一直盯着社会民生领域的人才,给更多实实在在的支持,让这些为大家服务的人,能更有归属感,也能真正感觉到自己的付出被看见、被认可。毕竟,有人愿意好好照顾老人,咱们家里有长辈的,心里也能更踏实不是?